“一张图”牵引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观察)

来源:m6米乐备用网址    发布时间:2024-01-27 04:38:26 浏览次数: 1

  规划“一张图”如何推进跨区域国土空间治理,实现高水平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实践样本。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策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9年11月,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成立。不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将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规划引领示范区建设。2020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19—2035年)》草案公布。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这是继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以总体方案、总体设计为牵引,示范区自成立以来,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不改变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边界,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示范区作为长三角的缩影,致力于破解一体化的瓶颈。“之前长三角地区出台的区域性规划,在真实的操作层面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济大学教授伍江介绍。

  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部长刘锋说:“跨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跨苏州、嘉兴两个地级市,甚至跨沪苏浙3个省份,用一份规划去约束,过去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为了现实。”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的同一张蓝图下,分属三地的约2413平方公里区域不再因规划不统一导致空间不协调。

  这是一份“既做加法又做减法”的总体设计。单位面积上生产总值提高,建设用地反而减少了15.7平方公里。“摆脱传统造城思路和过去的开发区模式,打破行政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加入新功能新要素,产出功效理当提高,所用空间理当减少。”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一体化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份照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未来已来”的总体设计。到2035年,示范区将保持着大片农田,同时蓝绿空间扩大,河湖面积占比不低于20.6%,森林覆盖率超过12%,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在秀美的自然风光里,科技产业蓬勃、研发基地汇聚、文化功能富集——这里,正在显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示范区建设一开始,生态环保就被摆在突出位置。

  青浦、吴江的交界线平方公里属江苏。因行政归属不同,过去两地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等问题,元荡湖水质曾常年停留在劣Ⅴ类。

  “在示范区,汾湖、淀山湖、太浦河等47个主要跨界水体,也曾面临着和元荡湖一样的问题。”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伟说,过去在治理时,存在一方治理标准高、一方标准低等情况,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2020年10月,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部门和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以“一套标准”规范生态环境管理、以“一张网”统一生态环境科学监测和评估、以“一把尺”实施生态环境有效监管为重点,加快构建跨域统一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如今,元荡湖治理向共商、共建、共享转变,水质已经提前达到2025年水质功能目标。

  与“水的一体”相适配的,是“人的一体”。一批来自沪苏浙的干部走出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在执委会组成新的团队,形成合力。在联合河湖长制保障下,示范区“两区一县”巡河不再分彼此,不再分岸线,而是共同负责。“共同巡河,一起采水,分头检测。目的只有一个,守好绿水青山。”青浦区环境监测站信息科科长刘建斌说。

  好的环境很快显示了溢出效应,“高颜值”加速转化为“高价值”。在青浦区金泽镇,华为研发中心布局落子,如今工地上塔吊林立,一栋栋建筑已见雏形。在嘉善县祥符荡创新中心,竹小汇双碳聚落正通过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打造低碳环保的新标杆。

  今年6月24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在昆山花桥站实现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站内换乘。沿线地铁系统用上了苏州企业康力电梯的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产品。该公司总工程师孟庆东介绍,这批电梯应用的不少新技术,体现的正是区域一体化成果。“公司把科技攻关需求发布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很快就得到了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响应。按照市场行情报价,完成这项课题需要45万元,而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券就一次性帮企业支付了30万元。”

  2021年初,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部门与示范区执委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的通知》,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和安徽省马鞍山市被列入首批试点。截至目前,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券已在上海、浙江全域和江苏、安徽部分区域相互连通,已有3000余家企业在平台上注册并申请了科学技术创新券,订单服务金额超过2亿元。

  要素市场活跃畅通,引来创新力量集聚。在位于青浦区的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门口,挂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长三角8所名校的校徽。众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案在这里融汇,又能就近转化。今年7月31日,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示范区成立。

  让市场形成吸引,不靠优惠靠机会。2020年8月,示范区将一众行业佼佼者请到一起,开发者联盟正式成立。“我们想探索一种全新的跨域治理模式,机构法定、业界共治、市场运作。”张忠伟介绍,如今联盟已从12家创始成员扩容到64家联盟单位,形成融汇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要素的一次次“强强联手,优势合作”。

  企业公共信用评估异地互认,一个评价结果可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被认可;推出“E企融”信易贷服务平台,实现跨域授信,三地企业可跨省份申请贷款,解决融资难;率先突破,两省一市专业方面技术资格、职称、继续教育学时在示范区内实现互认……市场化推动,不少跨区域的“结”被解开。

  “操作很简单,入院时点击授权、绑定信息,住院全程就不需要再办理缴费,结算时手机支付一次搞定。”吴江区居民邱芸说。今年3月,示范区首批试点“信用跨区域”的医疗场景,在青浦、吴江、嘉善的试点医院,居民凭自己的授信额度,就可“先诊治,后缴费”。

  在此之前,示范区246万参保居民,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跨省份就医,就已实现直接刷卡结算,无需办理备案。

  便捷背后,是数据的畅流、运算的打通,这是更不易看到的“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与沪苏浙两省一市大数据管理机构签订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为跨省份数据共享搭建起制度保障。

  今年1月,示范区智慧大脑上线。依托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大脑已打通沪苏浙两省一市18条数据链路,汇聚了242项数据资源,有力支撑社保、医保、公积金异地使用等区域一体化应用场景。

  如今,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所有办事大厅、民生窗口,涉及的3877个事项全部可以跨域通办;涉三级八方的62个水质自动站、37个重点水质断面、4个饮用水源地,8个省级以上大气监测站及生态监测调查等六大类数据全部纳入线上,监测分析各方可见,联保共治各司其职;三地43项共3200多万条公共信用数据已在同一平台归集……

  制度创新充分联动、衔接配套,一体化效能彰显。成立至今,示范区已形成112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对全国复制推广。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全国的显示度正越来越高。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